跟习近平主席学演讲 擅讲故事增加说服力
来源:共产党员网
9月22日,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习近平以美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阐述中国人的西雅图印记。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怎样拉近距离,是考验智慧的。习近平开门见山,真诚表达对美国文化的感同身受,让听众找到了共鸣,同时,以讲故事的方式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让彼此能在一个频率上交流,美国人在听得懂的同时,更愿意消化。可见,会讲故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从听众熟悉的话题入手 与听众产生共鸣
在西雅图的演讲,习近平就是从对华盛顿和西雅图的情况入手的。他提到《西雅图不眠夜》,让人觉得这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政治权威,而是跟我们一样的电影观众;他同样提到海明威,提到自己会专门跑到古巴,点一杯mojito,只是为了向海明威致敬;同样,他也会读《联邦党人文集》,喜爱华盛顿、林肯、华盛顿,和许多美国政经人士有着许多共同点。习近平一口气列举了近十位美国的政坛、文坛代表人物。讲话稿里提到这些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都是美国历史上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作出卓越贡献的领袖,而这三个关键词,不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强调的?不经意间表露出,中美两国,制度虽异,目标有同,两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发展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的亲历者,习近平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要讲中国的改革,习近平首先讲的是自己的经历。在这段故事里,他同样不是一个治理13亿人口、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而是一个十几岁的青年,在陕北的农村里上山下乡。在那个时代,农民连吃口肉都是奢望;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介绍中国现状之前,他以亲身经历讲述着这四十年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六十年代,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村民还过着温饱亟待解决的生活,今年春节他来到这里,发现村民们生活富足起来,柏油路,砖瓦房,互联网,老有所养,童有所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是单纯地怀旧,而是借此对比中国当今的巨大发展。
正视问题真诚表达 给予听众体贴和尊重
习近平全面又有所侧重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的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改革与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维护网络安全,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和平发展。对于当前国际体系,中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有数据,有事例,有坚持,有改进,有目标。这就是中国。清晰明了地勾勒了中国当前发展的全貌后,习近平没有止步于此。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她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速度,也有股市震荡,官场腐败,黑客网络攻击。但是,他又自信地告诉世人,没关系,我们正视一切问题,同时,努力地改进,完善,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要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这些行动的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我们始终是开放和包容的,是充满活力的。
既然是访美,当然少不了谈一谈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就一直处于一种微妙、复杂的状态。对此,习近平没有暧昧地默认,而是一语道破。他指出,要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对于国家间宏观战略关系的建设,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在达成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推进合作共赢、有效管理分歧。同时,广泛培植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毕竟,“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如此这般,相信美国人民也会心服口服。我们正视两国间的种种矛盾,并在积极地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实现双赢。已经把格局摆到这样的层面上来了,美国人民还能有啥不满意的?无论是站在国家立场,还是从其自身角度,习近平都给予了美国人民体贴与尊重。